Newspaper & Magazine
廚餘廢物 勿廢《商台》(Chinese Only)
黃煥忠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
香港社會的物質和資源豐富,港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不自覺地產生大量廢物,有沒有想過香港人每目產生多少垃圾呢?本港的垃圾數量非常驚人,每日高達一萬三百多噸,足可以填滿六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近年港府雖然投放不少資源來呼籲市民珍惜資源,並教育他們減少產生垃圾,但過去十年的廢物產量不跌反升,而香港的三個龐大的現代化堆填區相繼於2018年前達到飽和點,若到時還未能大量減廢或建立其他的先進廢物處理設施,垃圾上街並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
面對嚴竣的廢物問題,政府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積極尋找解決的處理方法,環境局提出了一系到方案,包括了提升回收目標到55%和儘快興建綜合廢物處理設施(每曰3000噸的垃圾焚化爐) 。但回收率愈高,垃圾中的廚餘比例就愈高,現在香港每日大約產生三千四百多噸有機廢物,佔總數約百分之四十,當中以廚餘為主。所謂廚餘即是吃剩的食物,本港家庭和食肆每日均產生大量廚餘,一般人只會把它們棄置於垃圾箱,與其他垃圾一同運送到堆填區。由於廚餘中的水份達70至80%,這樣焚化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令垃圾焚燒的有效性降低。所以焚燒廚餘雖是一可行方案,但焚燒亦同時將可轉化成寶貴資源的「廚餘」徹底消滅,十分浪費。
其實生物處理可以為廚餘提供一個可持續的處理方案,生物處理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堆肥處理,將廚餘資源再生為堆肥,供種植之用,在國外相當流行。過程中廚餘在耗氧的條件下被細菌分解,堆肥時所產生的高溫有效地將廚餘中的病菌消滅, 經過約二十一至六十日的自然分解和穩定後,本來毫無價值的廚餘廢物頓變有用資源,成為有機堆肥,對改良退化泥土質素如保水保養份的能力尤為有功效。厭氧分解是另一類生物處理方法,微生物在缺氧的環境下分解有機物質,在分解有機廢物的過程中產生沼氣,沼氣內含的甲烷可在收集後加工便能作為燃料,從能源產生的角度來看,厭氧處理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更有其經濟效益。而厭氧處理的沼液可作為液肥,而沼渣則可經堆肥後變成肥料,令廚餘中的養份回歸土地,完成自然界養份循環的功能 。
要有效處理廚餘,政府的政策和市民參與同樣重要。政府應儘快落實垃圾徵費和強制垃圾分類法案,讓市民有一個誘因將垃圾分類,再配合社區回收網絡和設施的建立,這樣政政府就可以進一步實施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市民在棄置廢物時把固體廢物和廚餘分開,將可大大簡化廚餘處理步驟,提高成效。現階段市民可由自身個人行為做起,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浪費食物,外出用餐時點適量的餸菜,或把吃剩的食物帶回家中,已可為環保盡一分力。
齊嚮應源頭分類-善用資源,減少浪費,支持資源再生!
back to Newspaper &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