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paper & Magazine

03 Nov 2016

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焚化爐) -市民的抉擇《商台》 (Chinese Only)

黃煥忠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


本港三個堆填區將於未來幾年相繼溢滿,處理廢物問題迫在眉睫。面對當前廢物問題的困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於本年初提出一籃子廢物管理方案,包括多項源頭減廢的措施,將減廢比率從現時的49%增加至55%,再配合現代化的廢物處理設施和擴建堆填區,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去解決迫切的廢物問題。當中包括一個每日約三千噸以焚化(廢物轉化能源)作為主體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和兩個處理五百噸有機資源回收生物處理設施,包括厭氧處理和堆肥技術分別用以產生沼氣和堆肥。從資源循環角度而言後者更可取,能真正達到養份和能源循環的精粹,可以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變廢為寶”的方案。但由於生物處理需要佔用大量土地,估計要處理全港的廚餘大概需要四十多公頃土地,在香港這個寸金寸土的地方要以生物處理方法來完全解決所有有機廢物真是談何容易。加上本地農業逐漸息微,沒有能力完全吸納所產生的三十多萬噸堆肥,這些堆肥最後還是要送往填埋,長埋於地下。


焚化的優點在於佔地少,廢物減量效益高,可達九成的減量化,減少堆填區負荷。但傳統上市民對焚化有著負面的印象,筆者希望用一些外國的經驗讓市民重新認識焚化技術。日本和臺北跟香港一樣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因此興建了垃圾焚化爐作為主要垃圾處理技術;在東京市就有二十多所垃圾焚化爐,而臺北北投亦建有一所帶有旋轉餐廳的焚化爐。那麼一向喜歡去日本臺北旅行的香港人,可不可以接受在自己的城市都興建一個焚化爐呢?為解決垃圾處理問題,2008年初香港政府計劃在屯門小冷水興建以焚化為核心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但有關計劃受到附近居民以及各個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而今年初提出石鼓州作為另一個可能選點,亦受到離島區居民的強烈反對,大家都擔心焚化設施會令該區出現各類環境污染。


當你流連於維也納古老而溫馨的街頭,處身精緻而浪漫的咖啡館,欣賞高雅而醉人的藝術表演時,你又有沒有想到維也納市中心亦擁有一個設計古雅但現代化的焚化爐,它是維也納人的新驕傲。在維也納三分之二的垃圾被回收,其中包括:紙, 塑膠,有色玻璃,無色玻璃,金屬,果皮菜葉,燈泡,電池等幾大類;其後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垃圾就運去焚燒。焚化技術在過去十多年已大大改進,先進的尾氣處理系統能有效地減低污染物的排放,以市民最為關心的二噁英為例,其排放濃度比汽車的尾氣排放還要低。在距離焚化爐一百公尺處就有一個空氣監測站,多年來其數值從未超過綠色無污染的範圍,產生的熱量還可用於發電和供熱,源源不絕的為當地居民提供著熱水和暖氣。


從維也納再回到現實的香港,我們的三個堆填區容量將分別在2012至2018間會完全用盡,耍應付香港市民大量的垃圾,除非能一下子教育市民將廢物產生量減少3成,否則興建一個3,000公噸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是無可避免,但從目前形勢要在短短一至兩年時間大量減少3成垃圾產量是不切實際,若籌建綜合廢物管理設施不能儘快上馬,以現時堆填區剩餘容量,垃圾將會在2018年前無處容身,垃圾上街的可能性極高,所以在現時的狀況下是無爐不行。


焚化技術已廣被歐洲各國接受,特區政府應引入更先進,高效能的焚化處理技術,透過良好的管理和環境監察,建立市民的信心;香港的固體廢物 處理問題,己經不可再以拖拖拉拉的態度來處理,香港市民應該作出你的合理和明智的抉擇,讓我們產生的垃圾得到妥善的處理。 


那麼你會如何抉擇呢?


back to Newspaper & Magazine